街道综合治理安全工作方案(通用3篇)

街道综合治理安全工作方案(通用3篇)

街道综合治理安全工作方案 篇1

  XX街道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XX自治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XX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我街道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工作,街道安委会办公室决定在全街道集中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充分发动公安民警、网格责任人、物业管理人员开展巡逻检查,加强对村、(社区)居民住宅区,以高层建筑、为切实加强全街道办集中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街道办成立由街道办党工委书记吴臣、办事处主任为组长,街道办副主任为副组长,各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街道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专项行动的具体组织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规建环保安监交通站,街道办副主任具体负责街道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安排,跟踪了解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协调解决专项整治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和相关情况。

  企业单位集体宿舍、居住出租房、人员密集型场所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的管理,落实电动车火灾防范措施,发现并消除动态性火灾隐患。

  二、组织领导

  三、治理范围及重点 本次综合治理所涉及的电动自行车是指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三轮车,不含电动汽车。

  (一)重点区域:住宅小区、出租房集中村(社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停车库(棚)、员工宿舍以及其他供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

  (二)重点内容:检查电动自行车是否停放在楼道、门厅、楼梯间、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处,是否存在电气线路私拉乱接充电现象;

  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点设置是否规范合理,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是否与住宅、疏散区域采用不燃材料隔断或保持安全距离,是否配置简易喷淋、干粉灭火器、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等必要的消防设施器材,充电装置是否符合用电安全,是否采用专用插座(带自动断电装置),电气线路是否安装短路和漏电保护装置,并固定设置、穿管保护;

  是否落实人员开展巡查检查,对发现问题是否能及时有效处理。

  四、治理时间 20xx年4月开始至20xx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4月底前)。各村(社区)、各相关单位要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相对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出台专项整治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广泛开展宣传发动。

  (二)集中整治阶段(20xx年5月至9月底)。按照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要求,量化工作任务、分步推进,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发动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改装、使用管理等单位和个人自查,集中排查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停放、充电和管理违法问题,依法督促整改。

  (三)总结推广阶段(20xx年12月底前)。各村(社区)、各相关单位结合整治情况,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认真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将违法违规生产销售电动自行车企业纳入信用管理体系,督促企业单位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及时总结推广本地整治有效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巩固综合治理成效。

  五、整治措施

  (一)强化执法检查。各社区、各村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强日常检查,对辖区小产权房、村民自建房、出租屋、居民住宅、“三小”和“三合一”等场所开展“敲门行动”,排查电动自行车“充电过夜”“进楼人车同屋”“私拉飞线充电”“充电无人看管”等突出问题,杜绝电动自行车在楼梯间、疏散走道等区域停放、充电,实现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区域与楼梯间、疏散走道有防火分隔。发现违规停放、充电且拒不及时整改的,依法严肃处理。对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的,依法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并依法倒查生产、销售、改装等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二)重视宣传引导。各社区、各村要定期组织村民群众开展电动车火灾防范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微信群、宣传栏等媒介,广泛宣传电动车火灾事故,引导广大群众停放电动车时要远离可燃物,避免长时间充电,不在门厅、过道充电。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精心组织部署。各社区、各村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分解任务、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切实将此项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二)落实主体责任,实行群防群治。各社区、各村相关部门要督促单位自查自纠,提高行业自律、单位主体责任意识。加大执法工作力度,与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检查,严查消防违法行为,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三)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强大声势。各行政村、社区、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运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公共媒体,向社会公告电动车专项整治行动的内容和要求,集中开展消防安全提示性宣传,广泛宣传消防法规和消防常识,及时发布火灾预警信息,提醒社会单位加强自身安全防范,警示群众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街道综合治理安全工作方案 篇2

  为做好全街道安全生产工作,我局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上级安监部门的指导下,注重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执法监管,抓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现结合我街道实际,特提出以下工作方案。

  一、锐意进取,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每季度召开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由办公室主任或主任委托分管领导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村主任参加,分析、布置、督促、检查辖区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严格执行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政策法规,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每季度对辖区内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消防等方面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场所、设备设施进行严格管理和检查;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监督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开展安全生产月各项宣传活动;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查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发现重大安全隐患,责令立即消除。减少一般事故,杜绝重大及以上事故,确保街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深化专项整治,规范安全生产秩序。

  1、深化和完善主要领导责任制。各居住村骨干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强化责任人和责任岗位的直接监管,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实现居住村安全管理全覆盖。

  2、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补救。辖区内生产、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配合上级安全监管部门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台帐,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3、烟花爆竹安全整治。定期检查辖区各部门门店商品,及时发现,制止非法销售烟花爆竹行为,配合上级安监部门查处,特别是春节、清明期间,加大对销售网点的检查力度,禁止销售不合格产品。

  4、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监管水平。深入实践和基层,加强调查研究,以创新精神抓好安全生产。不断提高安全监管队伍的综合素质,逐步形成高效务实、依法行政、规范有序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三、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理事故的.能力

  进一步修订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培训和演练,落实应急救援责任和防范措施。

  四、加强安全生产检查,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重大节日和每季度末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排查各类隐患,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并建立健全事故隐患台帐,落实整改措施。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能力。

  1、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培训,努力提高业务技能。

  2、加强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以“治理隐患,预防事故”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街道综合治理安全工作方案 篇3

  为认真吸取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教训,切实加强全镇火灾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电动自行车火灾多发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省、市、县统一部署,我镇决定自即日起至20xx年底,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

  一、工作目标

  全面排查整治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维修改装和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不合格电动自行车行为,大力规范维修改装行为,强化日常消防管理,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力争通过综合治理,实现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明显提升,电动自行车使用管理明显规范,电动自行车亡人火灾事故明显减少,不发生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

  二、治理重点

  (一)电动自行车流通销售。销售无合格证、伪造、冒用认证证书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充电器等配件。销售无厂名、厂址等来源不明和不合格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充电器等配件。

  (二)电动自行车维修改装。私自改装和拆卸原厂配件,私自拆除限速器、短路保险装置等关键性组件。私自更换大功率蓄电池。

  (三)电动自行车使用管理。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在建筑首层门厅、楼梯间、共用走道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等室内公共区域,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电动自行车在人员密集场所、“群租房”、“三合一”场所、居民住宅等有人员经常活动的空间内停放或充电,占用汽车停车库与汽车混合停放,与相邻建筑物未保持安全距离。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充电器老化或破损,充电线路乱拉乱接及“飞线”充电现象,充电设施安装不规范。未落实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安全保障措施。

  三、工作措施

  (一)落实标准规定。引导相关单位积极贯彻落实《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xx),稳妥有序淘汰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适时出台加强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维修改装和使用管理的规定。

  (二)规范停放充电。组织清理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违规停放、充电现象;积极劝导群众不要在有人员活动的场所室内停放电动自行车或充电,不“飞线”充电。推进电动自行车集中规范停放、充电,督促指导住宅小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农贸市场等按照《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防火技术要点》(见附件),加强日常巡查值守。

  (三)依法严格整治。严格电动自行车销售的监管,整顿维修改装市场,严厉打击违法销售、改装电动自行车及配件行为。各村委会、镇各有关单位须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强日常检查和宣传提示,发现违规停放、充电且拒不及时清理的,依法严肃处理,并督促建立严格的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严防整治过后出现反弹。对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的,依法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并依法倒查生产、销售、改装等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四)强化宣传教育。充分运用各村委会的公示栏,及时曝光违法销售、改装单位,宣传违规销售、改装和使用电动自行车的危害,引导群众购买、使用质量合格的电动自行车及电池、充电器等配件。通过制作横幅、标语等方式宣传通告内容,大力普及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知识。加强火灾案例警示教育,通过微信、短信等平台向广大群众开展电动自行车火灾警示教育,辖区内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及时开展现场警示教育。村委会和各有关单位、各企业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居民逃生自救能力。同时,积极发动群众举报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违规行为。

  四、治理时间和步骤

  治理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7月中旬之前)。各村委会、镇各有关单位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具体落实本实施方案,各单位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将治理任务、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发布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通告,发动社会广泛参与专项治理工作。

  (二)集中整治阶段(20xx年7月中旬至年底)。按照综合治理工作要求,组织发动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维修改装、使用管理等单位和个人自查,排查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停放、充电和管理,并积极进行整改。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健全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五、职责分工

  (一)镇安委会是组织实施综合治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统筹协调、组织部署,制定有关标准规定,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推动落实综合治理各项工作。

  各村委会、镇各有关单位具体负责使用管理方面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组织对辖区居民住宅小区和小单位小场所进行排查检查,开展经常性消防警示教育,及时发现和制止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等现象。

  (二)各村委会、镇各有关单位要对辖区内进行电动车安全排查,辖区内做到不在有人员活动的场所室内停放电动自行车或充电;定期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加强公共区域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消防安全检查,及时劝阻和制止违法违规行为。劝阻和制止无效的,要立即向公安机关等主管部门报告。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委会、镇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将其纳入重要事项,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明确任务分工、细化整治措施、有序组织开展。镇政府成立由镇长鹿存梅为组长,主抓安全生产工作的左华磊副镇长和派出所所长惠阳任副组长,镇安监、城建、城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协调小组,负责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统筹调度。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安监所。

  (二)强化部门协作。镇政府将明确有关负有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职责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领域,将及时协调,落实有关部门责任,防止推诿扯皮;要组织集中约谈电动自行车经销商和改装厂家,倒逼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强化“一盘棋”的治理理念,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协调行动,形成监管工作合力。综合治理协调小组要及时掌握并通报综合治理工作进展情况,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提请政府统筹协调,在政策、组织、投入等方面予以保障,推动问题及早解决。

  (三)严格督导检查。镇政府将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对工作不力、问题突出的区域,要通报批评,督促其加大工作力度,落实整治措施。对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问题集中的区域,镇政府将派出工作组驻点督导、重点督办。综合治理期间,因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尤其是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的,要依据国务院办公厅《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的要求和“四不放过”原则,既依法从严从重追究发生火灾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更前追一级,从生产、销售、改装、使用等环节实施责任倒查,切实以强有力的问责追究,倒逼消防安全责任落实。

街道综合治理安全工作方案(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