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管理方案(精选4篇)

语文教学管理方案(精选4篇)

语文教学管理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和应用“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听说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人类文明的事物与自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使学生乐于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及收集到的资料,并善于学习别人好的地方。

  教学重点:

  发现“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

  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

  这一课时包括“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部分内容,知识丰富,形式多样。教学时,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在语文乐园里“逛迷宫”、“过字桥”、“练嘴皮”、“赏对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乐学善思。

  二、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语文乐园”里玩,大家觉得怎么样?好!首先我们来“逛迷宫”。

  (二)“逛迷宫”

  1、寻找“燕子”和“剪刀”的相似之处。

  用.课件打出“燕子”以及其它的事物,并依次标上序号。让学生自己观察说出“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并把“燕子”和“剪刀”用线连结起来。

  2、寻找其它事物的相似之处。

  (1)让学生把对应事物的序号写在纸上,比一比谁找的又对又快。

  (2)指名说出对应的事物。教师用电脑把对应的事物连起来。

  (3)学生互相检查结果,全做对的奖给一张“小燕子”模型。

  (三)“过字桥”

  同学们,“迷宫”逛好了吗?下面我们过“字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下面我们就开始“过字桥”。

  1、.课件出示所有要认识的生字,请同学们读认。

  2、鼓励能认识其中生字的同学让其说说自己是如何认识这个字的。

  3、学生自读课本,看一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4、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

  5、分男女生读一读。

  6、以组进行活动:一人写原字,一人加偏旁,一人加拼音,一人组词。完成后与其他组交换检查,看哪一个组做的又快又对,获胜的组可以优先进行下一个游戏。

  (四)“练嘴皮”

  同学们,“过字桥”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下面我们要练一练嘴皮,看一看你会不会说。

  1、.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以及填空练习题。

  2、请同学们看图填空,可以说出不同的答案,只要前后搭配合适就能得到鼓励,说得好的要奖给课文中的对联(上联或下联)。

  (五)“赏对联”

  同学们,大家的口才都不错。为了表扬同学们,我请大家欣赏对联,好吗?

  1、自读、同桌读、分男女生读、指名读。

  2、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对联知识。

  3、教师小结对联知识。

  4、做“找朋友”游戏:请刚才拿到对联的同学找到自己的同伴,大家读一读,看找对了没有?

  5、请大家说一说欣赏对联的感受,趁机请同学们去搜集对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来,准备展示。

语文教学管理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 体会文中用语的形象生动、准确有神。

  2. 学会抓住散文中的文眼品读文章的好习惯。

  3. 感受作者笔下春天的美丽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

  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朱自清的《春》据说还上了三四课时,在这个仲秋的季节里,我们一起再读本文也许你能读出问题、品出新意。

  一. 听配乐朗读,检查一下自己以前读的或背得不够理想的地方(如字音、节奏、情感)键入“且坐网站”即可找到配乐录音。

  二. 请同学听老师写春的文章,听完后请你谈谈听后体会。

  三. 小组讨论:请小组同学一起从文中找一找、画一画,并在笔记本上写一写朱自清散文中的这些词句。

  (出示板书)

  1. 春天你看到了什么?

  山:朗润

  太阳:红

  小草:嫩嫩、绿绿、青得逼眼

  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树叶:绿得发亮

  灯光:黄晕

  2. 春天你听到了什么?

  小草:偷偷钻

  风:轻悄悄

  果树:吵闹

  鸟儿:呼朋引伴、唱着婉转的歌曲

  牧童:短笛嘹亮

  3. 春天你嗅到了什么?

  花:带着甜味儿

  泥土:混着青草味儿

  4. 作者除了写花鸟草虫之外,还写了什么?

  小孩(第二自然段)大人(第七自然段)总写(8至于10自然段)

  小结:(人是最美的风景,因此不管是写景文章,除了要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还要调动你的所有感官去感受这景、体悟这景中的情,也就是要求我们用心去写。

  作业:仿写课文最后三段的写法,我们也来赞美这美好的秋天。

语文教学管理方案 篇3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他小时候机智救人的一个故事。

  2、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要救呢?救谁呢?救出来了吗?等等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幻灯)(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就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自由朗读,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学习生字、词。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教师范读,学生听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五、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3、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图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3)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②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③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④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⑤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⑥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5、第四自然段。

  (1)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6)练习说话:“有的……有的……还有的……。”

  6、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6、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六、扩展活动

  1、小朋友,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2、老师也跟大家一样喜欢司马光。不过,陈老师相信如果咱班的小朋友当时在场,一定也能想出那么棒的办法来呢。想不想试试,看看自己在困难面前是不是也能跟司马光一样,做到不慌张,能动脑筋想出好办法呢

  3、安排一些“难题”,如:家里炒菜时油锅突然燃起来了怎么办?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凹了怎么办?热闹的大街上和父母走散了怎么办…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遇事不慌张,要积极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解决的道理。在说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一些。

语文教学管理方案 篇4

  一、复习:

  1、复习生字。

  2、纠错分清字音。

  3、上节课我们还有什么收获?

  二、学习重点段

  1、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大象的?请找出来读一读。

  2、曹冲提出了怎样的办法来称象?

  3、四人小组读课文。

  ⑴、要求:看哪一组读得最好,能理解称象的办法。

  ⑵、你有什么收获?

  4、学生说边做动作

  三、把曹冲的办法和官员们的办法比一比,说说它好在哪里。

  1、曹冲怎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呢?

  2、小朋友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合适的办法?

  3、给想出了妙法的孩子发“聪明这星”标志。

  四、朗读课文:用喜欢的方式、读给喜欢的人听

  1、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想怎样读?可以自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2、你想读给谁听?

  3、展示台:你把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读给大家听。

  4、谁想读给老师听?

  五、讲故事:愿讲、能讲

  1、愿意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愿意讲给谁听?

  2、故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可别弄错了。

  3、谁能讲清醒官员们的办法?谁能讲清曹冲办法?

  4、同桌讲故事。

  5、回家后想讲给爸爸妈妈听吗?爸爸妈妈听到你讲的故事,会怎样说?

  六、写字

  1、读要写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谁能用“象”、“像”组词或说句子?

  2、这些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怎样记清字形?

  3、哪些字比较难写?我们来观察一下,怎样写好这个字。根据学生观察和回答示范:“象”的笔顺;“再”的笔顺;四点底的写法。

  4、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姿势正确的学生。

  七、课外拓展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看还有哪些办法可以称象。

语文教学管理方案(精选4篇)